• 亚星管理平台



  • 解振华:“1+N”政策体系将确保实现碳中和

    发布日期:2022-01-24 浏览量:2855次
    字体大小:【
    分享: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我国成立了中央层面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制定并将陆续发布“1+N”政策体系,“1”是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N”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 ,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优化能源结构。能源活动二氧化碳占我国温室气体总排放80%左右。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 、地热能。加快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与调控能力 。积极发展绿色氢能。推动工业 、建筑 、交通、公共机构等节能和提高能效 。


    二是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 。工业部门占终端碳排放近70%,要加快低碳转型 ,力争率先达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发展 。“十四五”要严把新上项目的碳排放关 ,防止碳排放攀高峰。推动能源、钢铁 、有色 、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控制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在相关工业行业的排放 。


    三是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基础设施。建筑部门占终端碳排放约20% ,城市和乡村建设都要落实绿色低碳要求。合理控制建筑规模 ,杜绝大拆大建 。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更新改造,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发展超低能耗 、近零能耗、低碳建筑,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各环节落实绿色低碳理念,建设低碳智慧型城市和绿色乡村。


    四是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交通部门占终端碳排放约10%,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呈增长趋势 ,力争加快形成绿色低碳 、多元立体的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提高铁路、水运、海运、航空等低碳运输方式比重 ,建设绿色机场和绿色港口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发展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清洁零排放汽车,建设加氢站、换电站、充电站。


    五是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脱钩 。加强该领域相关立法 ,坚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 ,促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建设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建立完善让所有参与方都受益的商业模式。


    六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要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 、智能电网 、储能 、绿色氢能、电动和氢燃料汽车、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资源循环利用链接 、可控核聚变等成本低 、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 、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七是发展绿色金融以扩大资金支持和投资。资金投入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保障。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投入体系,加大公共资金支持力度 ,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与杠杆作用,鼓励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设立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 ,补充完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研究设立国家绿色低碳转型基金。


    八是出台配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 。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健全生态环境、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标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完善电价形成机制以及差别化用能价格政策,对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低碳零碳等技术、产品 、项目 、企业在财政、税收 、价格上实行鼓励性的政策 。


    九是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机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全社会减排目标 。今年7月首先在电力行业启动了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今后逐步覆盖钢铁、石化 、化工、建材、造纸、有色 、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将碳汇纳入碳市场,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 。


    十是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保护 、修复、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的相关行动 ,有助于增加碳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断强化森林 、草原、湿地、沙地、冻土等生态系统保护,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 。加强农田管理,发展生态绿色农业,提高气候适应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发展“蓝碳” ,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 ,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


    以上十个方面基本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将在“1+N”政策体系中具体化并做到可操作 。我们已制定并基本完成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作为“1+N”政策体系“N”中为首的文件,其中重点规划实施十大行动,即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 、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 、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以及相关政策保障,确保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


    上一篇 : 全国多地限电限产 ,电价上涨... 下一篇 : 能源保供,内蒙古这样做!
    往期 新闻

    关注或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0471-3290577

    联系我们

    内蒙古亚星管理平台电能服务有限|亚星管理平台电能|能耗在线监测|环保治理设施智能监测|电力需求侧管理



  • XML地图